乌克兰又被炸红了!越输血!越厮杀!乌军军官卢岑科说了大实话,2年以后,前线将再也没有一个乌军士兵。乌克兰的百万雄师已经接近损失殆尽。俄罗斯又连续空袭打击整个乌克兰,再次“炸红”了乌克兰全境重要目标。 根据俄乌网的最新报道,自 2022 年 2 月战争爆发以来,乌克兰累计动员兵力达 145 万至 156 万人,其中包括战前 25 万现役部队。 经过 1200 多天的持续消耗,目前乌军总兵力已锐减至最多 70 万人,意味着约 80 万人因阵亡、致残、逃兵、被俘等原因脱离战斗序列。这一数据揭示了乌克兰军队在长期战争中的惨重损失。 当前乌军的兵力分布面临严峻挑战。前线 2000 公里的战线需要防御,而野战部队最多仅 30 万人。按此计算,每公里战线的乌军密度不足 150 人。 若考虑多道防线的纵深部署,实际密度可能降至每公里 30 至 50 人。这种兵力稀薄的状态使得乌军在防御上捉襟见肘,难以有效应对俄军的多点进攻。 乌军第聂伯河集团军参谋长卢岑科近日在接受采访时坦言:“如果战争持续两年,前线可能连一名乌军士兵都不剩。” 这一警告并非危言耸听。 随着动员潜力耗尽,乌克兰政府不得不放宽征兵年龄,甚至将女性纳入征兵范围,但即便如此,兵源短缺问题仍未得到根本缓解。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报告显示,战争爆发三年来,乌克兰已有超过 350 万人伤亡,其中 18-45 岁的青壮年占比高达 72%,这相当于直接掏空了国家的未来。 与此同时,俄罗斯的军事行动仍在持续加码。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 19 日宣布,俄军当天对乌克兰全境实施了大规模空袭,重点打击能源设施、军事指挥中心和交通枢纽。 基辅、哈尔科夫等城市再次陷入火海,基础设施损毁严重,民众生活雪上加霜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俄军在一周内凌空击落乌军 2049 架无人机,并歼灭 8650 名作战士兵,其火力强度和战术升级显示出持续施压的决心。 乌克兰面临的困境不仅来自战场。其经济已濒临崩溃,2022 年 GDP 萎缩 30.4%,工业产能下降 60% 以上。农业重镇赫尔松的农田因布满地雷而无法耕种,2023 年粮食出口量比战前减少 40%,直接损失超 340 亿美元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报告指出,乌克兰每月需要约 50 亿美元的外部援助才能维持基本运转。然而,西方援助的可持续性正受到质疑。 美国国会近期在讨论对乌援助法案时,部分议员要求将援助与乌克兰的改革进程挂钩,甚至提议将部分援助改为贷款。 欧洲国家同样面临压力。波兰、匈牙利等国因粮食出口争端与乌克兰关系紧张,民众反战情绪高涨。 欧盟内部在对乌军事援助的规模和方式上也存在分歧,匈牙利和斯洛伐克明确反对增加军援,认为这会加剧冲突。这种援助不确定性使得乌克兰在战场上的处境更加艰难。 战争的残酷性正在吞噬无数生命。联合国难民署数据显示,超过 800 万乌克兰人逃离家园,成为欧洲二战以来最大的难民潮。 基辅街头曾经熙熙攘攘的饭店里,如今坐着的多是白发苍苍的老人,战争让这个国家提前进入超老龄化社会。 更令人担忧的是,乌克兰政府为填补兵源缺口,甚至从精神病院、监狱释放壮丁充军,部分士兵仅接受几天训练就被派往前线,这种 “饮鸩止渴” 的做法进一步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。 无论局势如何变化,受苦的始终是普通民众。如何尽快实现停火,通过谈判解决争端,是国际社会亟待思考的问题。 对于这件事,你有什么看法呢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。